引言
炮龙节,这一源于北宋年间的传统民俗活动,在广西宾阳县已传承了1000多年。它不仅是宾阳县的文化名片,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深入了解炮龙节的起源、发展,以及背后的文化传承人传奇。
炮龙节的起源与发展
起源
炮龙节起源于北宋年间,是壮、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。据传,当时宾阳县遭遇旱灾,百姓祈求龙王降雨,于是形成了舞炮龙的活动。经过数百年的演变,舞炮龙已成为宾阳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。
发展
2008年6月,宾阳炮龙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近年来,宾阳县政府对炮龙节进行了保护和传承,举办了多项活动,如炮龙表演比赛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民俗文艺大展演等,使炮龙节成为宾阳县的文化名片。
文化传承人传奇
邹玉特:炮龙守艺人
今年70岁的邹玉特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也是这个家族第三代炮龙扎制艺人。邹玉特表示,扎制炮龙不仅仅是为了生计,更是传承一方文化遗产。他每年都要扎炮龙,从未间断,成为名副其实的炮龙守艺人。
扎制炮龙的过程
扎制炮龙是一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手工活,仅龙头就有1000多个捆绑点。一条炮龙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半个月才能完成扎制。邹玉特表示,扎制炮龙的过程虽然辛苦,但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技艺,他感到非常自豪。
新生代传承人
在政府的扶持下,炮龙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。一些年轻人也参与其中,成为新生代传承人。除了传统的炮龙,还延伸出一系列以炮龙为载体的文创产品,使炮龙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。
炮龙节的现代意义
文化传承
炮龙节不仅是宾阳县的文化名片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。通过炮龙节,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民族融合
炮龙节是壮、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,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点。
旅游发展
炮龙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,为宾阳县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。
结语
炮龙节,这一传承千年的传统民俗活动,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人传奇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炮龙节将继续传承和发展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。